close

12組小設計題目


今天老師要我們自行開出12組小設計的題目,一組大約三天就要做完,不一定要用Rhino或Grasshopper來參數化設計,但是這些小設計題目一定要可以橫向的連結回上次的模擬設計發題的內容。

     在題目的擬定方面,我還時回到當初設定的想法。把空間類型的作品(不管它是什麼東西),先分解成三大部份來做討論。這些想法主要也是從”新構築”當中所提過Semper的段落,Semper把構造分成四種類型: 基礎、火爐、屋架與屋頂、封閉的表皮;並強調「連結(joint)」是建築物形成時最重要的構築因子。因此在作品的部件討論上,我先把作品分成A篷子(屋頂)、B結構(屋架)和C皮層(表皮)等三大項來做設計。而且在設計目的的規劃中,這三項最好各自都可以有獨立發展成完整空間的潛力,能不能相互結合則到時候再看設計的結果再決定。而在題目中把這三部份分開研究設計,也是要呼應一定會出現的連結構造(Joint)的細部設計項目。

        至於D項目則是突發原因,前一陣子看過蔣勳老師所寫的達文西密碼解密,對於達文西的畫作有多一層的認識;尤其是畫作中對於比例幾何的配置和視覺重點的方向。尤其現在越來越依賴數位設計工具的時候,常常無可避免的會出現設計作品同質化的情形出現。其實最近在組上大家各自的部落格內容中,已經漸漸可以看到這種趨勢。究其原因,就是大家用的工具都一樣,在個人沒有明確想像設計的形狀時,作品的試畫發展過程的確會受到程式背後的計算邏輯影響。因為這樣,我想嚐試把一些個人特質濃厚的素材當做變因來融入到設計中;並當作是論文設計中的隱藏規則,看看能不能把設計作品調整的比較具備個人化特質。

 

以下是12個小設計的題目:

 

A屋頂部份

  1. 三角形 pavilion
  2. 直立圓筒 pavilion
  3. 十字交錯 pavilion

 

B結構部份

  1. 柱列的變化a (仿生)
  2. 柱列的變化b (組構)
  3. 柱列的變化c (分散化模糊結構)

 

C皮層部分

  1. 皮層 a (泡泡)
  2. 皮層 b (尖塔)
  3. 皮層 c (洋蔥頭)

 

D整體規劃

10.  視圖比例模a (天使跟瑪丹娜)

11.  視圖比例模b (受洗約翰)

12.  視圖比例模c (最後的晚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 Ta-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